槟榔果
海南槟榔种植户很多。本版图由南国都市报记者王洪旭摄
“致癌传言”重创我省槟榔产业专家:“槟榔致癌”无科学根据央视:实验证明,海南产槟榔干果无毒副作用
据中央电视台二套9月22日报道,专家认为“槟榔致癌”的说法并无科学根据。
该台《经济信息联播》节目连续两期报道了海南槟榔产业,追问了槟榔是否含有致癌成分、吃槟榔是否会导致癌症等问题。
报道说,槟榔消费区患口腔癌人数与全国相比没有差异。以有着400年吃槟榔历史的湖南省湘潭市为例,诊断出的4万例癌症患者中,肺癌有400多例,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300多例的肝癌,而口腔癌只有40多例。湖南省所有的癌症死亡案例中,口腔癌的死亡人数排名在10名开外,口腔癌的死亡率与全国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同样,在祖祖辈辈种槟榔、吃槟榔的万宁市,口腔癌患者也寥寥无几。万宁市人民医院近10年的统计显示,在该院检查出来的肿瘤疾病主要是鼻咽癌、肺癌和胃癌,口腔癌患者很少。
槟榔有68种成分,其中槟榔生物碱占的分量很少,只有0.5%。就是这个含量仅占0.5%的槟榔碱,使槟榔成为了众人眼中的“一级致癌物”,那么,槟榔碱真的是口腔癌的元凶吗?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研究特聘专家许启泰说,槟榔碱如果是致癌物,它不应该仅仅引发口腔癌,因为它被吸收了,应该还可能引发胃肠道癌,胃癌、肠癌、肝癌。
早在2010年4月,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对原产于海南的槟榔干果,进行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90天动物喂养实验,证实海南产槟榔干果为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副作用。
报道说,吃槟榔引发口腔黏膜纤维化病状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而且口腔黏膜纤维化只是癌前状态,与个人身体差异也有关联,将槟榔定性为致癌物,显然有失偏颇。
报道中,央视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章魁华。这位曾是中国大陆唯一应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所召集的槟榔专题研究会的专家表示,嚼槟榔本身问题不大,咀嚼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的亚硝胺只要不和吸烟同时发生,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印度之所以口腔癌发生率高,就是因为嚼槟榔和吸烟同时进行。而槟榔致癌的病例,目前尚未发现。
然而,此前媒体关于“槟榔致癌”的报道,在海南引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在具有“中国槟榔之乡”的万宁,当地男女老少都有吃槟榔的习俗,但没有因此而得口腔癌等。目前,正是槟榔采摘上市的季节,但是槟榔价格从去年的6元/斤,直接降到到了1.2—1.4元每斤,大部分农户种植的槟榔无人问津,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