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南省230万槟榔种植者来说,刚刚过去的2013年充满苦涩。去年7月,一则《嚼出的癌症》报道把槟榔推上了风口浪尖,导致海南槟榔鲜果价格从每斤6元直接降到了每斤1.2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最高跌幅达80%,大部分农户的槟榔无人问津,据初步预计约有50万农户、近230万农民减收30个亿。与此同时,湖南方面反馈的信息显示,槟榔干果销量整体下降30%以上,有的降幅甚至超过50%。同年9月,央视经济频道播出一组报道称,槟榔致癌并无科学根据。
一直以来,我国槟榔产业链基本沿袭“海南槟榔,湖南加工”模式。槟榔的种植、生产、加工不但是海南与湖南两省的支柱产业,同时这两地也是槟榔产品的主要消费区域。
有关食用槟榔的好处与坏处近年来一直备受争议。《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句话,“槟榔扶留,可以忘忧”,讲的就是槟榔这种神奇的植物带给人们生理与心理的奇妙作用。
2003年,国内首次刮起“槟榔致癌”旋风。作为种植源头基地的海南,鲜果的收购价格一度跌至每斤1元。2003年和2007年的风波骤来时,海南槟榔种植面积只有80万亩,随后又在3个月、6个月内恢复了市场价格。2013年的风波来得最为强劲,海南、湖南两地政府联手救市后价格略有反弹,但仍不容乐观。截至记者发稿时,仍有大量槟榔鲜果挂在枝头无人采摘。
尽管对槟榔的争议始终不断,但湖南在风波当年仍然“逆风嚼出了”13个亿,今年产值更是高达100亿元,槟榔销售风头不减。小小青果缘何成为消费者钟爱的食品?一边是健康专家的苦口婆心,一边是消费者“舍命嚼槟榔“的依恋之情。这场沸沸扬扬的“南南”(海南、湖南)槟榔之殇,究竟痛彻了谁的心扉?海南、湖南这两个槟榔大省开始理性思考槟榔的发展之路。
槟榔种植与加工现状
槟榔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棕榈科植物,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活性成份。记者从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了解到,人类嚼食槟榔有数千年的历史。世界槟榔年产量为98万吨,嚼食人数超过10亿人,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十余个国家均有出产,中国为世界第二大槟榔出产国。
湖南槟榔的加工制作不同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湖南省槟榔加工规模企业有50余家,年产量超过2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湖南咀嚼槟榔的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小小槟榔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在400多年的发展史中,槟榔产业从街头买卖、手工作坊,发展到现在年产量20多万吨,年产值近100亿元,上缴利税逾亿元,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食用槟榔生产企业应运而生。
在海南,槟榔是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可达300万亩,“全国槟榔种植第一大省”实至名归。作为季节性农作物,每年的8月到12月是槟榔采摘的季节,其产量占全国95%的份额,约有50万农户、近230万农民种植槟榔并以此为生,槟榔在当地被称作“绿金”。
湖南、海南两地消费者受风波影响不大
槟榔在我国台湾、湖南、海南、福建等地以及海外多个国家都是非常受欢迎的食物,是四大南药之一。其实,“嚼槟榔会诱发口腔癌”是一个老话题,专家学者也曾建议适量嚼食槟榔,广大消费者却始终对此弃之不忍。尽管销量遭遇滑铁卢,但槟榔从未退出市场。
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湖南、海南有着深厚的槟榔文化底蕴,两地的消费者几乎没有受传闻影响。记者从长沙机场出来刚上出租车,的士师傅一边熟练的启动车,一边麻利的撕开一包槟榔干果嚼起来。据了解,该师傅姓李,湖南岳阳人,嚼食槟榔已经有差不多十年历史了,平均每天嚼食一到两包,主要是开车犯困时代替香烟提神。他告诉记者,自己身边的司机朋友绝大多数都嚼食槟榔,自己也不会因为相关报道而拒绝嚼槟榔。记者在长沙换乘班车,到一家商店买水时,看见收银柜台上摆满了槟榔。当记者询问近段日子槟榔的销量是否大幅下降时,店家说,“没有下降,湖南人哪有不吃槟榔的。”在湖南湘潭,记者有幸在酒店偶遇一场婚宴,参加婚礼的宾客每人获赠一包喜糖和一包槟榔。记者询问新人派发槟榔的缘由,对方笑着说:“我们本地人婚庆酒席就是这个习俗,槟榔代替了香烟,槟榔是湖南人待客的佳品”。“湘潭人是个宝,嘴里一把草”说的就是嚼食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