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槟榔文化史》首发式暨“槟榔与契约精神、女权主义论坛”讲座在长沙烈士公园民俗村善卷书院举行,被称作“中国槟榔文化研究第一人”的黄守愚开讲槟榔与契约精神、女权主义、共享(社契)精神的关系,呈现出了槟榔之雅、俗文化内涵。

台湾、海南、广西等槟榔原产地都有嚼槟榔的习俗,其中台湾更发展出闻名世界的“槟榔西施”文化。但在湖南人面前,他们通通相形见绌——据统计,台湾约 10%的人口有嚼槟榔习惯,而湖南人嚼槟榔的比例达到 38 42%,其中 30 至 40 岁人群更高达 50 36%。

1980年3月,盛铁根和他的合伙人李菊林从海南定安贩运到湘潭的槟榔是通过邻近定安的屯昌邮局邮寄的。李菊林比盛铁根年长4岁,是湘潭槟榔的世家子弟,早在1974年前后,李菊林即遮遮掩掩地开始了槟榔的买卖。

田汉有个话剧叫《回春之曲》,这是他创作的第一部抗日救亡话剧。这个话剧的主题曲叫《梅娘曲》,《梅娘曲》的词作者也是田汉,曲的作者,是田汉的老搭档聂耳。这对老搭档,他们广为人知的合作的杰作,便是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

酒桌上呷酒,经常看到有人把槟榔放入啤酒杯。我不喜欢呷啤酒,但我喜欢看槟榔由啤酒杯口斜着慢慢沉入杯底的过程,槟榔的形状让我想到扁舟,它沉落时有气泡上升,非常漂亮。有时,看着,看着,我就想,如果杯中沉落的是槟榔的花,那是怎样的景象?但没人把槟榔花沉入啤酒。

《月光光》还记录了一个习俗——年三十晚上摘槟榔。这个习俗,如今已经少见。光从这首童谣,我们会为邻省人的年三十晚上摘槟榔不明所以。但,如果老一辈的广东人念出“年三十摘槟榔,家家宅宅都奔朗”这句俗语,我们便会豁然开朗——“奔朗”在粤语中有“幸福安康”的意思,摘槟榔即寓意幸福安康。

第一次吃槟榔什么反应?槟榔会醉人吗?搞笑吧!槟榔又不是酒!槟榔当然会醉人,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弱的人群,吃一颗槟榔就会醉了。对于酒量不好的朋友,如果喝了一杯酒,再起兴来颗槟榔,那只会醉上加醉了。可能你喝了这一杯酒还没有醉,但加上吃了一颗槟榔,那肯定是必醉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