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槟榔病害防治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槟榔黄化病有望被攻克
海南日报万城5月19日电(记者赵优)小槟榔,大产业,是农民增收的大事。但近几年来,不断蔓延的黄化病,成为笼罩在广大农民头上的噩梦。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万宁市积极采取措施,委托农业公司进行技术攻关,取得了槟榔黄化病防治的重大突破。
“通过专家指导治疗,槟榔树已经逐渐转绿开花。”今天上午,在万宁兴隆桥北村的民联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卓亚平的脸上恢复了笑容,在半年前,他还在为园子里不断死去的槟榔树痛惜不已。
据统计,全省有15个市县种植槟榔,种植面积130多万亩,从业人员200多万人。2014年,我省槟榔初加工业产值达到77亿元。
而据我省有关病害防治专家调研发现,目前全省槟榔黄化病发生面积已不少于30万亩,全省槟榔黄化病发生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甚至出现加速扩散的势头。
事关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已是刻不容缓。但多年来,被称为槟榔癌症的黄化病始终难以防治。
为此,万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黄化病防控领导小组,坚持科技防治为主,并在省委、省政府的资金扶持下,与海南禾之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手,对9个试验基地900亩槟榔开展防治试验,卓亚平的槟榔园就是实验基地之一。
在卓亚平的种植园里,此前因黄化病症状典型而被标注为“处理观察株”的几株槟榔,原先枯黄的枝叶已经转绿,并且长出了翠绿健壮的新叶。前来查看黄化病防治情况的专家表示,就目前黄叶转绿以及花蕾孕育情况来看,达到了防治黄化病的预期目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技术攻关有重大突破。
据海南禾之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农艺师黄河介绍,2014年12月,该公司技术团队在槟榔园开始了黄化病防治工作,以独创的四维健体栽培技术为基础,采用树上治病、树下养树、中西结合的方法,前期通过药物治疗杀灭病原和媒介昆虫,后期通过合理使用特制肥料来提高槟榔树的免疫力,增强其自我防御和抵抗病菌侵害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前期的治疗阶段将持续一至两个月,而巩固阶段则需要八至十个月,以每亩110株为标准,并以国内中高档肥对比,每亩增加成本不高于50元。”黄河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槟榔产业发展急需病害防治,近年来,随着农林种子、种苗交流的日趋频繁,外来有害生物不断增多,加上现有一些难以根治病菌的持续侵害,我省绿橙、香蕉等农作物及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为此,专家建议,当前,正值我省“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应将黄化病防治工作纳入槟榔产业发展规划当中,为产业健康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相关新闻>>
黄化病防治取得重大突破,亩产效益提升大有空间
海南槟榔:高高的树上挂“绿金”
防治后的槟榔树开花恢复正常
核心提示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时,充分肯定了海南农业发展成果,同时也要求海南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努力把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以此为方向,海南热带特色农业迈步快跑。
槟榔,是海南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近140万亩,其产量占全国95%,是全省近230万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被称为“绿金”。作为海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槟榔产业如何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在新常态下实现健康发展,值得深思。“海南槟榔半万宁”,本文将以万宁作为案例剖析,进行探讨。
1.贡献突出的
高效经济作物
“去年,槟榔青果收购价高时达到9元,平均每斤也有6元。”万宁市长丰镇南联村委会甘塘村村民杨胜泉在自家七八亩地,种了800多株槟榔。2014年,槟榔行情好,杨胜泉说最多时一天能采摘1300来斤槟榔果,按照鲜果市场价,可以卖到1万余元。据他介绍,槟榔并不需要太多管理,平时稍微施一些肥料,平均亩产就有1000斤左右。“平均卖到了6元/斤,每亩产值有6000元,扣除1000元的成本,净利润有5000元,这800多株槟榔,挣了近4万元。”杨胜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而在去年,这只是比较保守的算法。
和杨胜泉一样,万宁市12个乡镇的农民,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槟榔,少则几百株,多则几十万株。在万宁,无论公路边、屋前屋后,还是山坡、田埂,都能见到挺拔的槟榔树。
依据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对万宁市槟榔园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全市槟榔种植面积达53.2万亩,占全省约40%,常年槟榔鲜果总产量约20万吨左右,年加工槟榔鲜果产能达32.3万吨,约占全省总量的2/3。2014年,万宁槟榔产业实现总产值20亿元,比2013年增长102%,实现增加值13.3亿元,而当年万宁全市农业增加值是47亿元,槟榔产业增加值占了近三分之一。
2014年槟榔价格一路高涨,是否只是个例?万宁市槟榔产业局局长蔡正学透露,综合近10年来的情况看,槟榔平均亩产1100斤,根据市场行情,每斤价格从一两元到11元不等,按照平均4元左右,平均亩产值4400元,算是高效经济作物。“2014年,农民从槟榔产业中获得人均纯收入3228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2%。槟榔是农民的摇钱树。”蔡正学这样描述槟榔对万宁农民的重要性。
而在槟榔加工从业者看来,市场对槟榔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这也使得槟榔产品的价格将会保持基本稳定,不会出现大幅下跌,槟榔产业仍大有可为。“槟榔深加工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从2000年以后,销售已从湖南拓展至其他省份,市场仍然有相当大的开拓空间。”湖南口味王集团海南分公司总经理曾海东称,目前湖南每年销售额为60亿元,未来全国销售额也非常乐观。
小槟榔,大产业。槟榔产业能否健康稳定发展,事关海南百万种植、加工运销户的生计,是关乎海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头等大事。多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心系槟榔产业发展,去年11月,省委书记罗保铭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槟榔产业发展问题,省委副书记、省长刘赐贵多次要求推进槟榔等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发展。
早在2012年,“槟榔之乡”万宁组建槟榔产业局,加强对槟榔产业的指导和管理,同时,万宁每年把槟榔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要点,成立槟榔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槟榔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2.提高槟榔单产关键在管理
在蔡正学看来,2014年槟榔价格突破历史最高价,有着多种原因,除了谣言消除后,消费者信心恢复,终端消费市场不断扩大;2013年价格过低,槟榔种植户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部分槟榔园疏于管理,加上当年槟榔挂果期海南持续高温、多雨,导致挂果率较低、槟榔减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海南槟榔种植面积难以大规模扩大,槟榔生长周期较长的前提下,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提高单产,才是槟榔种植户最应该做的。”蔡正学坦言。
万宁市槟榔产业局副局长、农艺师符之学说,槟榔减产与气候和管理密切相关,管理不到位不仅存在于价低时期。“目前农民种植槟榔还是相当粗放,即使是正常年份,产量都普遍不高。”符之学认为,不少农户种下槟榔树之后,并不太多照管,只是平时稍微施一些肥料,每年都会有收获,所以,槟榔也被称为“懒人树”。
符之学说,海南土地少,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资源量少,缺乏规模效应,只能在亩产上下功夫,“以亩产效益论英雄”,提高产值和农民收入。
3.槟榔单产提高还有多大空间?
“如果管理得好,槟榔亩产至少能达到2000斤,高产可达3000斤-4000斤。”符之学介绍说,按照目前槟榔亩产1100斤算,科学施肥、加强管理,槟榔每亩产值至少可以翻一番,按照每斤3元计算,平均年利润可以达7000元-8000元。
“目前我省对槟榔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远远不够。”符之学说,科研力量的薄弱和乏力是我省槟榔产业发展面临的又一瓶颈。“农民种植的槟榔,同一块地,有些一株能结50斤槟榔,而有些才结几斤,甚至绝产。这跟种苗、施肥和管理有关,用什么苗、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样的肥、如何施,才能更高效高产,这些技术都没有研究出来。”符之学显得颇为忧虑。
对此,万宁已创建示范基地,推行槟榔绿色防控。万宁市槟榔产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万宁已投入155万元,培育70万株槟榔优质种苗免费提供给农户种植。2013年5月起,投入698万元创办三个一千亩槟榔提高单产的示范基地,进行精细化管理,采购4900吨配方肥免费提供给基地农户使用,槟榔产业局和农技中心还组织种植户前往基地现场参观,学习管理技术。
“当年,平均产量就提高25%,2014年,示范园的产量比全市平均产量高出40%-50%。”蔡正学说,只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激发老百姓对槟榔管理的重视,提高单产完全可以实现。
4.病害蔓延威胁槟榔种植
管理的关键,在病害防治。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优势,温度、光照、湿度等成为热带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随之而来的是灾害频发的短板:海南高温高湿,有害生物繁殖较快,一定范围内的病虫灾害难以有效根治。
据初步调查,因黄化病等病害影响,琼中绿橙从4万亩降低到0.6万亩;因枯萎病等病害影响,全省香蕉从90多万亩下降到60多万亩……病害的持续,正在威胁海南农业的健康发展。专家担忧,如果再不重视防控措施,海南部分特色农产品,将会“消失”。
槟榔也不例外。
“去年我家20亩槟榔有一半得了黄化病,大片槟榔树就这么死掉了。”万宁市长丰镇黄山村委会的祁大良说,黄化病就是槟榔“癌症”,只要染上黄化病,槟榔树就黑花掉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它死去,“没办法,不得不改种黄皮。”
这并不是孤例,在兴隆桥北村,万宁民联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槟榔园受到了槟榔黄化病的摧残。合作社负责人卓亚平介绍,2010年,合作社180多亩的槟榔园里,只有几百株槟榔染上黄化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病害蔓延,2013年下半年,染病槟榔陆续死掉,目前,1.7万株槟榔只剩1万株,2014年产量不到2013年的一半,只有4.8万斤。“2014年槟榔青果最高收购价格曾达到11块钱每斤,真是眼巴巴看着青果价格持续走高,但却没有槟榔可以采摘。”卓亚平遗憾地说。
在进出桥北村的道路两边,一片片的槟榔林毫无生机,叶子已经大面积枯黄掉落,有些槟榔甚至没了树冠,已经枯死。从绿意盎然到萧条衰败,罪魁祸首黄化病到底是什么?
符之学指着眼前的病株,解释说:发病初期,植株中下层叶片开始变黄逐渐发展到整株叶片黄化,心叶变小,花苞败坏变黑,花穗枯萎,即使有少量结果,也常提前脱落;同时,病株树冠顶部叶片明显缩小,呈束顶状,花穗枯萎不能结果。“一般来说,大部分感病株出现症状后5年就会枯顶死亡。”符之学说,按照目前的研究成果,初步认定黄化病是介于病毒与病菌之间的植原体感染。
而在海南种植槟榔的15个市县,均有不同程度的槟榔黄化病出现。根据公开报道,近5年来,黄化病发病速度和面积大大加快,从南往北蚕食了大片槟榔园,呈现加速扩张趋势。2014年8月,省林业厅组织海南大学、海南林科所、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热科院生物所的专家学者对全省槟榔黄化病进行调研。多地种植户反映,许多在2013年还正常开花结果的槟榔树,2014年就出现叶片黄化、叶柄变短的严重病状,比以前的“从槟榔树表现黄化到枯顶死亡大约需要5年时间”的发病期大大提前了。
“黄化病蔓延趋势难以遏制,发病情况非常严重,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蔡正学心痛地说。甚至有业内人士预估,按照当前黄化病发病情况和蔓延趋势,如果不加以防治,10-15年内,槟榔种植面积将严重萎缩甚至消失,槟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无稽之谈。
“木瓜就曾因为环斑病几近灭绝,幸亏1990年代美国培育出抗环斑病木瓜,才让今天的我们仍然能够吃上木瓜。一种病菌导致一个品种消失,绝非危言耸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
5.黄化病可以科学防控
蔡正学坦承,黄化病已经成为槟榔制约槟榔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但黄化病果真如槟榔种植户口中所说的,是“不治之症”吗?
2014年6月,万宁市槟榔黄化病防治技术攻关领导小组成立,该领导小组由省林业局牵头,万宁市林业局以及槟榔产业局组织实施,由万宁市政府副市长李时军担任组长。同时,省委省政府拨付7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万宁市槟榔黄化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攻关,委托海南禾之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农艺师黄河教授带领的技术团队,作为万宁槟榔黄化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攻关团队,迅速开展防治槟榔黄化病的试验工作。据介绍,本次槟榔黄化病防治试验共选取了兴隆生态农庄等9个试验点,遍布万宁市的几个主要槟榔产区,面积约900亩。
卓亚平的万宁民联种养专业合作社也是试验点之一。2014年12月,黄河带领的技术团队在槟榔园开始了黄化病防治工作。“以公司独创的四维健体栽培技术为基础,采用树上治病、树下养树、中西结合的方法,前期通过药物治疗杀灭病原和媒介昆虫,后期通过合理使用特制肥料来提高槟榔树的免疫力,增强其自我防御和抵抗病菌侵害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黄河介绍说,前期的治疗阶段将持续一至两个月,而巩固阶段则需要八至十个月,以每亩110株为标准,并以国内中高档肥对比,每亩增加成本不高于50元。
半年时间里,卓亚平按照专家指导,打了6次药,施了1次肥,原本已经出现死亡迹象的槟榔树长出新根,再抬头往上一看,原先枯黄的枝叶已经转绿了,并且长出了翠绿健壮的新叶。更让卓亚平欣喜的是,树冠上孕育的花苞个头较大,比此前同期开花的花苞长势好,并且大概有85%以上的树都是大花蕾。“看目前开花的情况,今年肯定有好收成,产量至少达到10万斤以上,比去年翻番。”有着十多年槟榔种植经验的卓亚平估摸着,目前槟榔价格势头良好,今年会是个丰收年。
“将来对花果,对产量,对品质的影响,可能还要到挂果以后根据实际情况来检验,但是就目前黄叶转绿以及花蕾孕育情况来看,达到了防治黄化病的预期目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黄河表示。(晁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