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温泉村一户人家在分拣槟榔干。 特约记者 王仪 摄
小龙王、胖哥、口味王、伍大郎、三湘王……走在琼海市嘉积镇的街边,逛入一家小杂货店,我们买到了这些牌子的槟榔食品。这些食品都有精美的包装袋,每个包装袋上的原料来源一项都写着:海南槟榔果。再看看生产厂家,厂址全部在湖南,没有一家是海南的。
槟榔主产地买到的槟榔食品都是外地品牌!这是一直以来,海南槟榔的一大尴尬和痛楚。
今年6月,湘潭小龙王食品有限公司在琼海建槟榔加工厂,这是琼海,也是海南第二家计划总投资上亿元的大型槟榔加工厂,它们的到来发出了何种信号?它们将带来什么?能否改变些什么?
8月,正是槟榔开始收获的季节,海南槟榔产业之痛促使我们在这时去探寻这些问题。
初加工<深加工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采。 ———歌曲《采槟榔》
日前,我们来到琼海有名的槟榔加工专业村温泉村。走进何子君家,他们一家五六口人正在分拣已烘好的槟榔干。在后院,只见十几个烘槟榔的灶一字排开,5名工人正在忙着烘槟榔和分拣槟榔。经打听,每名工人的月收入有1000多元。我们说:“老何,你们家赚大钱了!”老何说:“赚什么钱?我们赚的是小钱,湖南人赚的才叫大钱。这里的干果收购价是每斤19元,湖南老板收到湖南加工后,1斤可卖到50多元。扣除成本,赚的钱比我们的收购价还高呢!”
老何的感叹背后蕴含着一个浅显的道理:农产品的初加工附加值远低于深加工附加值。
而目前,海南所有的所谓槟榔加工,都不过是像何子君家一样的烘干槟榔而已,还处于初加工的阶段。
海南槟榔绝大部分销往湖南,而湖南人食用的槟榔绝大部分来自海南。
伴随槟榔消费群体的扩大,曾几何时,没有一棵槟榔树的湖南已是“海南果子”(湖南方言对海南槟榔果的称呼)的深加工重地。根据一般规律,农产品的深加工可增值四五倍。湖南凭借海南的槟榔原料,迅速发展起了一个新兴产业。从2003年至2005年,湖南槟榔加工产值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涌现了小龙王、友文、宾之郎、口味王、皇爷、七妹等一批年产值均超亿元的槟榔加工龙头企业。据湖南省槟榔协会统计,2005年全省正规槟榔加工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30万人,实现工业产值35亿元。
湖南加工的槟榔95%来自海南,但拍拍我们的腰包,去年槟榔总产值只有16亿元,不及湖南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