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的口感独特,至今在中国很多城市的人都还保留着吃槟榔的习惯,以湖南和海南最为常见。而这种饮食习惯也衍生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歌谣,“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富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湖南民歌《采槟榔》,歌词纯朴优美,曲调缠绵清丽,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
槟榔是槟榔榈树的果实,槟榔胚乳坚硬,具灰褐色斑点。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乾,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在药用价值上,槟榔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主治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可见,槟榔是零食也是药材,那为什么还有人说它是有危害的呢?
其实,这源于几年前央视对槟榔导致口腔癌的报道,虽然不久后央视为槟榔澄清,可也止不住众多“槟榔致癌”的不实新闻进一步扩散。那么,槟榔致癌究竟是真或假呢?对此,许多医学专家都支持槟榔无害论。
实际上,中华口腔医学会中西结合专业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口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湘潭市口腔医院院长唐杰清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指出,现在全世界有十亿人嚼槟榔,绝大多数嚼的都是鲜果或者是鲜果搭配荖叶、烟叶一起嚼食。而我们国人爱吃的是通过标准生产工艺制作的干果槟榔,经过加工的干果槟榔中的槟榔碱含量与鲜果有很大的差异。
在华南理工大学进行的“烫漂与烘干过程对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影响”研究中,经试验证实槟榔主要致癌物质槟榔碱经过高温处理很容易分解,且溶于水。而目前市面上的干果槟榔都经过国家制定标准的烫漂与烘干等加工工艺,槟榔碱90%以上含量主要集中在槟榔芯,槟榔芯会在加工中处理掉,剩余的少量槟榔碱在十几道工艺流程处理过程中(包括多次蒸煮与冲洗)也早就处理掉了,对人体的危害微乎其微,更谈不上致癌。
此外,中南林业科技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南大学食品学院、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等机构联合对槟榔做了《不同槟榔果常规营养成分和槟榔碱含量分析》的研究,研究报告指出:通过加工制作后的干果槟榔,槟榔碱减少了43.6%,这也佐证了为什么湖南人特别是湘潭人喜欢嚼食槟榔,但口腔癌得病率却占全部癌症发病比例低下水平的事实。在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的《2017年湖南省前十位癌症发病情况》报告中,口腔癌并未在湖南癌症发病前十排行榜单中。
有调查发现,与印度槟榔引起的口腔癌发病率比较,湖南湘潭槟榔高消费地区湘潭市的口腔癌死亡率明显要低得多。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湘潭市口腔癌标化死亡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湖南省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湘潭市恶性肿瘤死因监测及口腔癌死亡特征分析》数据可知,作为槟榔高消费地区的湘潭市口腔癌死亡率是低于平均水平的,这充分说明目前市面上主流包装的加工槟榔并不会对人体造成致癌危害。
经过多方验证,干果槟榔致癌这一说法并不成立,所以大家大可不必为“槟榔致癌”等不实消息所困扰,放心尽情享受槟榔的美妙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