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槟榔果,不仅是湖南人的文化记忆、精神符号,也是经济产业发展风向标。
小小的槟榔,对于许多人特别是湖湘子弟来说,不只是“零食”,更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别样情结。湖南嚼食槟榔习俗由来已久,据《湘潭县志·卷三十四》中记载,槟榔老制造工艺早在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便诞生。
无论是往昔还是当下,走在湖南各个城市,到处可见嘴里嚼着槟榔的人,不分男女,不论老少,他们口含槟榔,咀嚼起来沉醉其中,那微醺畅快的神韵,一度成为三湘四水大街小巷屡见不鲜的场景。更是有文人墨客将槟榔视为湖湘精神符号,“信手拈来一枚,咀嚼间唇齿生津。少时便由香入醉,热气蒸腾汗湿重衣。末了,清风拂面,一股襟怀山岳的豪气顿生”。
如今,这个草根槟榔果壳正幻化成为湖南一张靓丽的名片。小小槟榔果,除了伴随湖湘子弟向五湖四海蔓延开去,这个以前夫妻店似的“散兵游勇”,已经蜕变为年产值近百亿的食品加工龙头行业,并加快外省市场跑马圈地步伐,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令人惊异的产业传奇。
豪放敢为人先,槟榔系湖湘精神符号
人们常说,湖南人骨子里就充满着侠义精神,这从湖南人的饮食习惯包括嚼槟榔的嗜好中就不难看出。一个没有原料优势却将槟榔产业发展壮大成一个百亿产业,这种“奇迹般”的现象靠的是无数湖南槟榔商人在开拓市场、创造品牌时,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殷素云是湖南胖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亦是槟榔行业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成就了湖南甚至是全国槟榔的品牌大佬,并且目前还在继续大步向前发展,可见湖南槟榔人的气场与影响力。
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槟榔行业的提升还体现在管理人才和管理水平上,现在湖南的槟榔企业,从外面引进了许多职业经理人,湖南宾之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就是MBA毕业,而友文的董事长张志文、口味王的董事长郭志光以及小龙王、胖哥、皇爷、伍子醉的相关负责人也都是MBA毕业。
男女老少皆食,槟榔是湖南人的情结
走在湖南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嘴里嚼着槟榔的人,不分男女,这已成湖南人的一种时尚、一种民俗。土生土长的湘潭人老余说,饭后嚼槟榔几乎是他半生以来唯一一个嗜好,在湘潭、甚至在整个湖南,与老余一样的人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自己在家里准备了一系列制作槟榔的工具及材料,比如槟榔刀,卤水等。湘潭县人老张除了爱吃槟榔外,做槟榔也是成为了他的爱好,只要天气晴好,过往的邻里都能看到老张在自己院子里制作槟榔,自得其乐。他说一天不做闲得慌,“城里人每天浇花种草地,我每天搞搞槟榔,有点事做打发日子,自己也轻松开心!”
而很多身在外地的湖南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每每嚼着槟榔,思乡情怀就会油然而生;思念家乡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嚼一口故乡的槟榔,他们说,很多时候嚼着嚼着槟榔,就会不自觉地用家乡话念出一首流传在街头巷尾的民谣:“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
加速向外拓展,槟榔成“走出去”典型
小小槟榔,形似“金元宝”,都说槟榔果是幸福果,但要嚼好嚼透这颗幸福果,还真是不大容易。一个客观事实是,不是原材料产地的湖南却是槟榔生产、加工企业的聚集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南的槟榔产业每年产值以百亿元计,而且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销售渠道也不仅限于湖南,已经扩大到东北、东南等地。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的统计结果显示,这几年,随着湖南人口全国范围的流动,省外的槟榔市场也开始红火起来,就目前销量而言,省外占到了4成以上,而前两年,这一比例还不到3成。
现在世界上嚼食槟榔的消费者超过10亿人,称得上是大众爱好。在此基础上,由于当下全球范围内槟榔消费者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嚼食鲜果等其它的方式,而像湖南这种独特加工制作的槟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市场版图的急速扩张,近年来我省槟榔企业向外扩张的步伐也日益提速,俨然成为湖南这个内陆省份走出去的典型代表。“口味王”已经在海南担当起行业龙头的角色,“胖哥”在琼海市建成槟榔收贮、烘干、配送基地;“皇爷”计划在定安县投资建厂生产槟榔食品……除了海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也能见到槟榔企业的踪影。
百亿元大产业,槟榔为向上生长模范
每一颗槟榔,都有两个故乡:一个是海南,另一个则是湖南。生长于斯,海南是槟榔的第一故乡,但槟榔真正闻达于世,则得益于湖南。从上世纪80时代,一把菜刀、一个盆子、一块砧板夫妻店,到如今年产值近百亿的食品加工龙头行业,湖南槟榔产业以事实诠释着一个小小果子的产业核裂变。
如果需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湖南槟榔产业发展现状,“急速生长”显然再贴切不过。不产槟榔的湖南,却在短短三十年间形成了业内为之瞩目的槟榔企业产业集群,这种蜕变不仅寓意着湖南槟榔产业的强大迸发力,而且它的发展传奇也无愧于荣膺湖南产业向上成长模范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