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医学家陶弘景所辑《名医别录》记载槟榔“味辛,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
《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解释“痰癖”说:“痰癖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府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又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即谓之痰癖。”也就是说,槟榔还可以治疗腹水、胸胁积水等症,并可清痰解癖,即治疗痰邪聚于胸胁之间所致的疾病。
魏晋时以槟榔治积水
魏晋时医学家陶弘景所辑《名医别录》记载槟榔“味辛,温,无毒”,“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
《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解释“痰癖”说:“痰癖者,由饮水未散,在于胸府之间,因遇寒热之气相搏,沉滞而成痰也。痰又停聚,流移于胁肋之间,有时而痛,即谓之痰癖。”也就是说,槟榔还可以治疗腹水、胸胁积水等症,并可清痰解癖,即治疗痰邪聚于胸胁之间所致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