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湖南人,记者亲眼见到槟榔从嗜食此物最盛的湘潭市一路扩散到全省,最终几乎成了可以替代香烟的一种食物,因此不得不多说说槟榔。
目前,在中国最常见的吃槟榔的地方有3个省份,海南、湖南和台湾,但三地的槟榔风俗却各有不同。将这几个地方的槟榔风俗民情做一些对比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海南:槟榔应用最广泛
海南是我国槟榔主要产区,入冬是槟榔收获季节。到海南来的游客除了领略宝岛自然风光外,还有不少引人入胜的风俗人情,“客至敬槟榔”就是其一。海南人把槟榔当成奢侈品对待,都是用来招待贵重的客人的。
“自古以来,海南人都有嚼食槟榔的生活习惯,并形成了丰富的槟榔文化。”据三亚学院人文分院老师孙文刚介绍,槟榔成了海南人婚姻、社交、祭祀和拜年习俗中的必备用品,海南槟榔文化的形成与本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与生产活动、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黎族审美观念和汉文化的影响均有密切关系。他认为,海南的槟榔风俗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首先,是作为日常生活的美食。槟榔是海南人尤其是黎族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道美食,甚至还有“以槟榔为命”的说法。在海南人长期的槟榔嚼食中,逐渐产生了有关槟榔的食文化。《琼州府志·卷五》称:“槟榔生食,必以扶留藤、古贲灰相含嚼之,吐去红水一口,乃滑美不涩,下气消食,俗为槟榔为命。赖扶留于此,古贲灰即砺蚌灰也,贲乃蚌之讹,瓦屋子灰亦可用。”
“槟榔不仅是海南人的一种美食,也是海南人恋爱婚姻中的重要信物和礼品。”孙文刚说,黎族男女的恋爱、定婚、纳聘、结婚等全程都离不开槟榔。如在恋爱中,海南黎族民间情歌唱道:“送口槟榔试哥心,一口槟榔一口香,二口槟榔暖心房,三口槟榔来做媒。”至今,万宁、陵水、三亚一带的农村,在迎娶拜堂期间仍有散发槟榔给前来道贺的亲友嚼食的现象。
此外,海南人在交往中有用槟榔待客的风俗。凡探亲访友、劳作闲谈间,都会习惯地从衣袋里掏出槟榔,互相吃请,犹如请人吸烟一样,槟榔成了促使人际关系和谐的桥梁。也有将槟榔用于祖先和神灵祭祀的习俗。陵水、三亚等地还有春节敬槟榔的年俗,在过年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足量的槟榔角,即把一个槟榔切成四瓣,再把蒌叶涂上特制的调料后叠成小三角状,称为“槟榔角”。
海南的生槟榔最独特的在于它的药效,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等成分。槟榔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鲜食槟榔有一种“饥能使人饱,饱可使人饥”的奇妙效果,不仅如此,槟榔还有治青光眼、眼压增高、驱虫等症的效果。
湖南:槟榔更像是零食
“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这首富有浓郁抒情色彩的《采槟榔》,就是湖南民歌。走在湖南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嘴里嚼着槟榔的人,不分男女,这已成湖南人的一种时尚,一种民俗。
西南大学文学院老师王秋月是湖南衡阳人,她认为,相比于海南槟榔的多姿多彩的应用,湖南人将槟榔更看做零食。湖南很多地方的人喜欢没事就嚼槟榔,把它当作是口香糖,因为在湖南,槟榔销量超过了口香糖。湖南人食用其目的在于消食、解馋。
“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这是一首流传在湖南街头巷尾的民谣,生动地反映了槟榔与湖南人民和湖南食文化的不解之缘。
湖南人喜欢吃辣椒及腌制品,所以吃槟榔也是吃腌制过的。通常是从海南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或是其他甜味剂水,存放24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满口生津。正是槟榔的种种好处,让湖南人自豪地把槟榔称作是中国的“植物口香糖”。很多外地人嚼上一口槟榔,十有八九会马上吐出来,并且会觉得呼吸困难、头脑发热,晕晕忽忽的。可是湖南人正是喜欢这个醉劲儿,就跟吃辣椒一样,越辣越喜欢。在湖南人眼中,槟榔的味道是嚼出来的,越嚼越有味儿。
“烟、酒、槟榔、茶,吃了往上爬。这是长沙人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王秋月说,“爬”别有韵味,一是说吃了这四件就爬上床睡觉,二是寓意事业学业步步高升。三五好友聚会,多好的烟酒别人不在乎,要是递上颗槟榔,嚼在口里,那劲头甭提多爽朗。漫步大街上,随处可见口嚼槟榔的男女老幼,见面掏出一颗槟榔招待,一下就找到了话题,彼此拉近了距离。
“吊吊手,街上走,买槟榔,交朋友。”民谣生动地反映了槟榔衍生出来的社交功能。槟榔现在湖南已经成为一种被大家普遍认可的社交工具。槟榔似银锭,故民间将此物象征财富。过去每年春节期间一些民间“赞土地”的到各家各户闹春、赞辞,祝贺春节。主人送口槟榔,赞土地者十分高兴地赞:“老板是个财帛星,拿锭元宝赏阳春。”每当新婚之夜,湖南农村许多闹新房的人都高兴地接受新郎、新娘送的槟榔,并赞道:“新娘槟榔两头翘,一口两口我不要,三口四口不为多,我要五子大登科。”
台湾:槟榔西施最惹眼
槟榔古时在台湾本来是原住民嗜食的食物,吃槟榔来御寒,一直被视为中下劳工阶层的专属。由于嚼槟榔产生的槟榔渣汁被吐得遍地都是,因而被中上阶层认为不雅不洁,被视为社会底层百姓的食物。
但同时,槟榔也是宴席上的一种高级美食。台湾先儒连横在“雅言”中说,台南奇特的菜肴中,有一种“半天笋”,即槟榔树的嫩心。要做这道菜,必须砍掉整棵槟榔树才可有,因此价格很贵,是餐厅的一道高级菜。自古以来,槟榔还被台湾民众看成一种药。《台湾府志》上说:“食之能醉人,可以去瘴。”
在台湾,槟榔也成了各种交际应酬场合中的上品,在全台各地公共场所中,每天槟榔的消耗量惊人,已和香烟、茶水一样,成了人们公关必备的礼品,甚至称为台湾大小选举中必备的消耗品,因为“槟榔族”在各阶层的影响力非常大。有一年,由于意识到“槟榔族”的强大影响力,国民党曾经在一次“省市长”选举中,加急赶印了200万个槟榔盒子,上印“支持宋楚瑜”字样,通过槟榔包装盒公会分送各地槟榔摊。
台湾槟榔的另一道别致的风景是,有极其多的槟榔妹,即“槟榔西施”,这由来已久,且队伍越来越壮大,是在槟榔销售方式中的一种独特并且长青的销售方式,成为了台湾的一道风景线。槟榔商家经常用漂亮女子身着暴露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并且吸引了不少人的围观,以使得槟榔的销售更为广阔。但经过槟榔西施手的槟榔,卖价一般比较贵。
台湾槟榔与海南槟榔最大的差异之处是没有包裹叶子,而且台湾槟榔的产量比海南还要多。他们把采收后的槟榔,剥除果蒂和较老的部分,先取由彰化引进的带有胡椒香气的荖叶,再搅匀石灰,用小刀涂少许在叶上,将之卷起。然后切开槟榔,将已卷好的荖叶夹放在中间,与老藤、石灰、槟榔一起嚼食,嚼起来脸颊红润,全身暖洋洋的,如同喝了一杯小酒。因此,在台湾吃槟榔者不仅限于青年男女,就连已无牙齿的老者也将“三合物”绞碎后嚼食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