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槟榔文化 槟榔的民间传说与有趣风俗

槟榔的民间传说与有趣风俗

槟榔的民间传说与有趣风俗

据传,古时候,云南傣族山寨有一个叫兰香的姑娘,与本寨小伙子岩峰相爱。正当二人热恋的时候,不知何故,兰香的肚子大了起来。兰香父母认为女儿做了丢人的事,非常生气,不给她饭吃,并拿了不少槟榔叫女儿吃掉,让她到森林中去死。

兰香含泪怀着满腹冤屈吞食了全部槟榔,就向森林深处走去。过了一些日子,兰香不但没死,竟然活着从森林中走回来了,而且腹平如常。原来,兰香自从吃了槟榔以后,排出了不少虫子。人们这才明白,兰香姑娘患了虫积蛊胀病,并知道了槟榔有驱虫除胀消积之功效。兰香与岩峰又和好如初。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槟榔主含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槟榔碱等生物碱;并含鞣质、脂肪油及槟榔红色素。槟榔具有强大的驱绦虫作用,对姜片虫、蛲虫均有很好麻痹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用槟榔研细末服用,效果更佳。

潮汕人缘何把吃橄榄说成“食槟榔”


“宾临大吉”凸显食品文化穿透力


昔时,广东潮汕人拜年,主人家总备有果盘,盛放槟榔和潮州柑作为礼品。客人一到,除相互说些“新年如意”、“诸事顺利”等吉祥语外,主人还会捧出果盘,口称:“请槟榔大桔”,取其谐音,便为“宾临大吉”。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云:“凡食槟榔必以蒌叶为佐,而以蚌灰为使,否则槟榔味涩不滑甘。”这就是说,食槟榔必须用蒌叶、蚌灰伴食,其味才会滑甘。因蒌叶汁红,嚼后唇红齿也红,故清宋征璧《潮州竹枝词》云:“新插芭蕉一两丛,女墙多种木芙蓉。朱唇轻染胭脂色,爱嚼槟榔玉齿红”。

潮州人食槟榔之俗历史悠久。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云:“福建下四州与广东、西路,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由此可知,南宋时潮州已有用槟榔待客人的习俗。

明清时期,潮州人食槟榔之风甚盛,府县志和不少著作多有记载。明万历《普宁县志》云:“元旦敬礼祖先,具槟榔蒌叶……相拜亦各备槟榔蒌叶,以供茶具。”可知明代时潮州人春节拜年,槟榔已为待客必备礼品。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柑蔗蕉子,童叟俱嗜,荖叶槟榔,无时释口,亲朋来往,不具酒茗,勿以为嫌,不设槟榔,便称简慢。”清嘉庆《澄海县志》云:“嗜食味,锡瓶、瓷碗,精洁整齐,尤重槟榔,以为礼果。”可知清时潮人食槟榔是很普遍的。直到清末,此风仍存。张对墀《潮州竹枝词》云:“蜑船无数大江中,蜑妇如花倩倚风。多嚼槟榔当户立,一笑一迎玉齿红。”诗里描写潮州韩江六篷船妓女边嚼槟榔边倚门卖笑迎客的情景。

民国以后,潮汕食槟榔之俗逐渐转衰。这是因为食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后因潮汕盛产橄榄,橄榄与槟榔无论形状,还是味感都十分相似,潮人便用橄榄代替槟榔。由于风俗的转变具有滞后性,潮汕人对橄榄也别称为槟榔,把吃橄榄说成“食槟榔”。今每逢春节,潮汕人家里茶几上果盘盛放红绿相间的大桔、橄榄,客人一到,老辈人手捧果盘,口里仍称“请槟榔大桔”。

台湾梅山槟榔


梅山槟榔虽不如南投双冬槟榔有名,产量亦非台湾地区最高,但由于槟榔树种植在气候温润、海拔800公尺高的山区,果肉色白细嫩,且无渣多汁,十分可口,因而在品质上更胜双冬槟榔一筹。如今,梅山槟榔名气扶摇直上,被当地红唇族视为口中极品。小小梅山乡不仅有绵延成片的槟榔园,每到槟榔采收季节,更可见男女老少围坐自家门前加工槟榔的情景。槟榔已成为梅山十分重要的产业。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槟榔网自媒体平台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中国槟榔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bingzhihuang.com/culture/10285.html
尚德酱香槟榔

尚德酱香槟榔

和成味槟榔

和成味槟榔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槟榔加盟

招商热线:13278825735(点击号码拨打电话)微信号:13278825735(长按微信号复制)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槟榔样品免费申请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16067070
手机:132-7882-5735
邮箱:1606707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