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产业已有300余年历史
“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
清新的曲调,淳朴的爱情描写,一首湖南民歌《采槟榔》,历经岁月的沧桑,依旧停留在人们的某一段记忆里。
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湘潭生根发展达300余年的历史。据《湘潭市志》记载: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胀病消失,尔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习。槟榔作药用,性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
“吊吊手,街上走,嚼槟榔,交朋友”,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他吸吮,真可称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众。
“两颊红潮曾妩嵋,谁知侬是醉槟榔”
湘潭人吃槟榔非常讲究。摘下的青色鲜果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熏7天7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或是其他甜味剂水,存放24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满口生津。正是槟榔的种种好处,让湘潭人把槟榔称作是中国的“植物口香糖”。
而把槟榔作为果品的不仅是湘潭人,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族、苗族,以及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也有这个嗜好。不过,他们吃的是鲜果。一只鲜果剖成四瓣,点上调成浆状的贝壳粉,嚼后嘴唇呈乌红色须用棕叶揩干净。他们嚼槟榔是为了解除热带丛林中的瘴气。
槟榔的历史
槟榔产业已有300余年历史 “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 清新的曲调,淳朴的爱情描写,一首湖南民歌《采槟榔》,历经岁月的沧桑,依旧停留在人们的某一段记忆里。
特别声明:本文为中国槟榔网自媒体平台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中国槟榔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bingzhihuang.com/culture/1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