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料记载,宋代的文豪朱熹嚼槟榔嚼得满脸大汗,性情耿直的苏东坡也曾“红潮登颊醉槟榔”。到了清代,槟榔更是成为皇室贡品。皇室成员嗜好槟榔,各级官员自然上行下效。嚼食槟榔的习惯虽古已有之,但很长一段时间仅在上层社会中流传。
然而,湖南湘潭却是个例外。大户人家嚼食的槟榔,在民间也一直广为流行。在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期间,原本就发达的水运更使湘潭成为江南的水运枢纽,内陆各种货物在此集散中转。在这些南来北往的货物中,以药材居多。因此,当时的湘潭被称为“药都”。这些药材中,有一味药利润巨大,来自海南等地,在湘潭进行简单的加工后,可以数倍的价钱,再贩卖出去。这味药就是槟榔。
据《湘潭县志》记载,一斤槟榔在湘潭的价格大概是三百文,到了武汉就变成了一两,一两相当于一千五百文,运到江浙后价格可再翻一番。到了京城,就要卖到四两银子一斤了。当嚼干槟榔的习俗在其他地方慢慢消失时,唯独湘潭依托于药市保留了下来。
槟榔很早就进入了湘潭寻常百姓家,成了一种大众食品,并已经深深融入了湘潭人的日常生活之中。